2025年第三季度,太阳纸业的营收为 98.22亿元,同比下滑6.01%,显示出市场环境带来的营收压力。尽管营收有所下降,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表现出较强的韧性,达到 7.2亿元,同比增长了2.68%。然而,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7.07亿元,同比减少了8.61%,这表明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,而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仍面临挑战。

从前三季度(1-9月)累计数据来看,公司的总营收为289.36亿元,同比减少6.58%。与之相对,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累计约25亿元,同比实现了1.66%的增长;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4.7亿元,同比略降4.64%。整体而言,虽然营收规模有所收缩,但公司通过成本控制和运营优化,依然保持了整体净利润的微幅增长,体现了其在行业周期波动中的抗压能力。
01
山东基地:高端化与一体化持续深化
在山东基地颜店厂区,太阳纸业正在积极推进多项产能升级和配套工程。
特种纸项目二期工程: 2024年启动的14万吨特种纸项目二期工程,为引入更先进的设备和工艺,项目总投资预计增加至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。该项目计划于2026年第一季度进入试产阶段,将进一步提升公司在高附加值特种纸领域的竞争力。
60万吨漂白化学浆及配套工程项目: 为增强山东基地的自制浆能力,公司于2025年8月26日审议通过了投资建设年产60万吨漂白化学浆及碱回收等配套工程的项目。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不超过35.10亿元,建设周期为18个月,将大幅提升浆纸一体化水平,保障原料供应和降低生产成本。
70万吨高档包装纸项目: 同期,公司还通过了投资建设年产70万吨高档包装纸的项目,以提升包装纸生产能力。该项目总投资预计不超过15.30亿元,建设周期同样为18个月。高档包装纸项目的推进,顺应了消费升级对高质量包装的需求。
02
广西基地:大规模“林浆纸一体化”战略落地加速
广西基地南宁园区项目是公司“林浆纸一体化”战略的重要布局,由全资子公司南宁太阳纸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,目前正处于快速投产阶段。
南宁项目一期工程: 一期工程中的高档包装纸生产线(PM11和PM12)进展顺利。其中,PM11已于2025年8月投产运行,PM12也已在2025年10月进入调试阶段,产能释放指日可待。
南宁项目二期工程: 二期工程涵盖了年产40万吨特种纸生产线(PM9)、年产35万吨漂白化学木浆生产线和年产15万吨机械木浆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。其中,PM9特种纸生产线以及两项制浆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均已在2025年9月投产,标志着广西基地“林浆纸一体化”的系统性能力已初步形成。
生活用纸生产线: 2025年初启动的年产30万吨生活用纸及后加工生产线二期工程,也进入密集调试阶段。四条生产线(PM16至PM19)中,PM16和PM17已于2025年10月陆续进入调试,PM18和PM19预计将在2025年11月陆续进入调试,显示公司在消费品领域也在加速布局。

太阳纸业的这份财报和项目进展公告,清晰地勾勒出其“稳健经营,聚焦未来”的发展路径。在行业面临挑战、营收承压的背景下,公司能维持净利润的增长,体现了其在管理和运营效率上的优势。然而,扣非净利润的下滑也提醒公司,主业盈利的压力依然存在,这与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和纸业周期性波动紧密相关。
更重要的是,公司并未因短期压力而放缓长期战略的实施。无论是山东基地对高端特种纸和高档包装纸的持续投入,以及对自制浆配套工程的完善,还是广西基地大规模“林浆纸一体化”项目的快速投产,都显示出公司对未来市场格局的清晰判断和坚定信心。通过扩大自制浆产能,公司将进一步巩固其成本优势,降低对外部原料市场的依赖;而特种纸和高档包装纸的布局,则有助于公司优化产品结构,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盈利质量。
广西基地南宁项目的密集投产,尤其是浆纸一体化能力的形成,是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。多个生产线在2025年下半年的集中投产和调试,预示着太阳纸业在2026年及以后将迎来一波显著的产能释放期。
展望未来,随着新项目的陆续达产,太阳纸业的规模效应、成本优势和产品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强化,为公司穿越行业周期、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公司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“林浆纸一体化”战略,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。






